找到相关内容1012篇,用时5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怎样看待财富

    养成,往往就难以放弃。和地球的资源一样,人的报也是有限的,过分放纵自己的欲望,不仅对身心百害而无一益,更会将幸福提前支取。   第三,对财富不能贪著之心。无论我们贪著什么,它都会成为伤害我们的...什么都容易获得丰收;而在贫瘠的土地上,同样的付出却不会同样的收获。为什么有些人事事如意?这并 不是上天的格外恩赐,也不是命运的特别垂青,而是他们往昔种下的福田使然。所以对每个人来说,报都非常重要。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5163413.html
  • 釋達觀著:随缘自在

    是说。如来灭后,后五百岁,持戒修福者,于此章句能生信心,以此为实。  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,跟他谈此事,他当然不信;唯有亲自体验,才知此滋味。学佛修行,应多植福,常为人服务便是种福田;障碍就少,...心随佛出家。相虽庄严,亦是虚妄,凡夫与佛,也是如此。  须菩提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;若复有人,于此经中,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,其甚多!  虽以身命布施,福胜七宝,然亦不能解脱生死...

    釋達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563704.html
  • 任继愈:汉唐佛教思想论集(1)

    本来的意义。印度佛教的因果报应,是从业(行为)引起的果的内在联系讲因果报应的,而汉代当时流行的宗教迷信则认为“祭祀者必,不祭祀者必祸”,鬼神可以降祸福于人世,和佛教的反对鬼神的因果报应说迥不...中外学者认为中国的佛教背离了印度佛教原旨,使印度佛教走了样。这种看法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,但这种看法是不太妥当的。  思想意识是一定社会的产物,各种社会它的成长和衰落的过程。印度佛教也它生长和衰落的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564790.html
  • 敦煌写卷“亡文”的生命教育

    义理简约化与世俗化,偏重于现实的幸福与安宁,追求的是延年益寿、运、消灾避难、死后生西等具体的生存利益。在中古时期佛教的出家僧侣除了少数较高的素养外,大多出身较为贫困低下,往往以一系列的礼仪行为来...信仰精神,著与现实生活合流的岁时礼仪与生命礼仪,其中又以与丧俗结合的佛教礼仪,丰富了民众丧葬文化的信仰内涵,成为传统社会一种重要的生命教育体系。 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历程,佛教传人中国后,不仅影响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0265386.html
  • 王恩洋: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论(2)

    是为因,凡学正法修正行者,不可因少善根便求福利也。每修善而反蒙辱,则前世恶业之所招也。亦作恶而反得,则前生善业之所感也。然修善蒙辱非其祸也,大罪小受,转趣清净也。作恶得非真也,大小受,堕落...显此因故,重陈其喻说。”意谓无漏智,善观福无,福成非妄。若无实智,执故,即成虚也。  须菩提,于意云何?如来可以具足色身见  不。不也,世尊,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。何以  故?如来说具足色身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4665412.html
  •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中的《五台山图》研究

    是子,云是支  那天子所居处也。  这就是说,文殊是神州(支那)的天子。天子即是帝王。  同书卷4《西方学法》中又载:  西方赞云:曼殊室利现在并州,人皆  ,理应钦赞。  唐初,五台山属于太原,...绘炽盛光佛。该窟容积颇大,是敦煌石窟中最大洞窟之一。该窟内容丰富,不仅展示了五代时期敦煌石窟艺术的成就,而且也反映了唐、五代时期佛教圣地五台山地区的历史地理、佛教文化和社会经济生活风貌,还反映了...

    肖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0765491.html
  • 唐代马祖和中国禅宗

    的表现,不吃酒肉也是一种福德,意为信奉佛法并不要求改变人们日常的生活。这是马祖对士大夫灵活传法的一个例子。  五、灵活的传法方式  禅宗,特别是南宗,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一套独特的传法方式。从整体上...所长,著《日本佛教史》、《唐五代禅宗史》等。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【内容提要】 论文对唐代马祖道一禅师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1065561.html
  • 临济禅师语录讲话

    ,心法无形,通贯十方,目前现用。人信不及,便乃认名认句,向文字中求,意度佛法,天地悬殊。昔义:  ①轮回五道:佛教将宇宙分成三界六道,若取舍宇宙万有诸法为实,则随其取舍造作之业于三界六道中升沈轮转。六道者: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、地狱道、饿鬼道、畜生道。六道而只言五道,系省言阿修罗道,因阿修罗道摄于天、人、畜生、地狱、饿鬼诸趣之中。亦有言饿鬼道与地狱道众生无报,阿修罗道众生报,故阿修罗道不摄...

    惟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0365621.html
  • 论禅宗无相戒的源流

    者,应当起大悲心,怜愍一切,深达   罪源。所以者何?一切诸法本来空寂,尚无,况   复罪耶。但众生不善思维,妄执有为而起无明及与   爱恚。从此三毒,广作无量无边一切重罪,皆从一念   ...从而开创了简便易行的新禅风。但是,任何的革新都是对过去的继承与发展,都其内在的源流,慧能也不例外。学术界一向的研究都突出这种革新,而比较忽视传统继承方面。所以,我们在考察慧能的“六祖革命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2665746.html
  • 演培法师:人间佛陀(3)

    自由幸福的生活,不知你能不能接受我的要求?如你同意的话,那就万民,我亦与荣焉”。说完了,再看悉达多一眼,等著悉达多答覆。   悉达多听了频昆娑罗王的这番话,虽在内心中很不以为然,但感...圣书的指示,目的当然是为未来的生天,享受天上的无穷乐果”。跋伽婆这样回答说。“天上之乐胜过人间,这是我知道的,同时我又听说,天上之乐不是永恒的,一旦到了尽时,还要堕落下来的,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1365956.html